对比一下子宫的长度(小鼠那两条豆荚一样的都是子宫),人类的子宫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人类一般一次只生 1 个,所以里面能装下 1 个胎儿就好了,而小鼠一次能生二三十个……
4
话说回来,经过子宫后又会死一半的精子,因为人类虽然没有两个子宫,但是有两个输卵管,它们也不知道卵子究竟在哪侧输卵管里面,所以精子要走哪条路,只能靠猜!然后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这一关又会筛掉一堆猜错的以及有选择恐惧症的精子。
而且,输卵管内的崎岖构造以及免疫细胞,也容易让许多精子功亏一篑。
终于,最幸运的精子们(可能只剩几十个了)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卵子身边,但艰难的旅程还没结束,它们将要迎来“最终大 Boss”——正是卵子!
5
在卵子的外面有一层极其致密的结构,叫做透明带,透明带外面还有卵丘细胞,它的阻隔也能杀掉七八成的精子。
这个透明带可是 bug 一般的存在,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精子可以利用自己的“头顶”(专业术语叫做顶体)溶解透明带,在透明带上溶出一个洞让精子穿过。
但是,1 个精子是不足以溶穿透明带的!需要非常多的精子齐心协力才可以溶穿透明带,而且,只要有 1 个精子穿过了透明带,透明带就会迅速闭锁,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
所以最后和卵子结合的精子并不见得是最强壮的,而是在透明带即将溶穿的时候在刚刚好进入的那个幸运儿!
6
可见,精子们这么一路死过来,没点数量根本耗不起,而且绝大多数精子的死因跟它自身的强壮程度没啥关系,所以在人类漫长的演化中,精子只好采用“人海战术”了。
最后,友情提示,以上情况只存在于女人排卵期间,要是时间不对,筋疲力尽的精子们只能对空空如也的输卵管“望洋兴叹”~
现代男性少精趋势
人类与精子真正相识并没有多少年。
发现精子
1677 年,列文虎克和他的学生哈姆一起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人类的精子,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精子的序幕。
但人类精子的数量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少了。
生殖与妇产领域顶级期刊《人类生殖学快讯》(HumanReproductionUpdate)发表了一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精子数量变化研究。
人类精子数量变化
某国际研究小组对 1973 年~2011 年间,42935 名来自南美洲、北美洲、欧洲等国家男性精液样本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发现,近 40 年来,这些国家的男性精子浓度整体下降了 52.4%,精子总数下降了 59.3%。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计算,7 年后,这些国家男性的精子浓度就会下降到 4000 万/ml以下(这个数值被认为是影响生育能力的临界值);而 25 年后,这些国家的男性就几乎全部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少精子症的最新标准(精子数量在 1500 万/ml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