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大多数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第 2~3 天出现黄疸,绝大部分是生理性黄疸。
1. 生理性黄疸
黄疸的形成是因为新生儿有较多的红血球数目,而且他们红血球的寿命只有 70~90 天,比成人的 120 天短。
在宝宝出生后,面对与宫内相比氧气增加的环境,其体内储备的红细胞被处理,产生胆红素,而宝宝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还不成熟,产生的多加上处理的少,所以留在血液里的胆红素多,就会表现出黄疸,皮肤、眼白等处发黄。
2. 病理性黄疸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病理性的问题导致黄疸,比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等,需积极治疗。
3. 母乳性黄疸
而母乳喂养婴儿中的一部分,血清胆红素水平在产后的数个星期内都可能维持在某个较高值,直到 1~2 个月之后降低到成人水平。这种黄疸通常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孩子健康,生长发育正常。
在 40 多年前,人们发现了母乳中的某些物质会使得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这种成分在初乳中没有,只在 5 天后的过渡乳和成熟乳中出现。
由于母乳本身引起的黄疸,是否停母乳必须参考医生的建议。
在必要停母乳时,哺乳妈妈也可以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来,以保证乳汁分泌量不减少,当宝宝胆红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可以马上恢复母乳喂养。
当然,以上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听从医生的意见。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得了黄疸?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用手指将躯干部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
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① 在出生后 2~3 天后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 4~6 天为高峰,第 2 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② 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 12mg/dl(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 15mg/dl;
③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 2 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 3 周内消退;
④ 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2.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 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出生后 24 小时以内,早产儿在 48 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② 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
③ 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④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 2 周以上,早产儿超过 3 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⑤ 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1.5mg/dl。

得了黄疸必须要照蓝光吗?
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光照疗法,通过紫外光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物质。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
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黄疸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
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
极少数发生黄疸的新生宝宝可发展成一种叫做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出现一种脑性瘫痪。

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所以很多宝爸宝妈会特别着急,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
其实,坚持母乳喂养或是光疗都比用药更有效!即便是因为母乳引起的黄疸,医生也不一定要求中断母乳的哺喂。
再者,服用【赫力仕】睿敏优益生菌滴剂,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缓解黄疸症状,适合轻、中度黄染还不需要用药的宝宝。

其中动物双歧杆菌 Bb-12的补充,可以避免因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且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除了动物双歧杆菌 Bb-12,还添加有短双歧杆菌 M-16V、乳双歧杆菌 HN019、鼠李糖乳杆菌 HN001共4种活菌菌株,都是国家卫计委批准的 0 岁起婴幼儿可食用菌种菌株。

睿敏优益生菌不仅可以缓解黄疸,还能缓解湿疹红斑瘙痒,构建宝宝肠道健康,加强免疫力。
仅添加四种益生菌和葵花籽油、亚麻籽油,不含人工色素及防腐剂,以及糖、大豆、牛奶、麸质、坚果等,对牛奶蛋白等过敏的宝宝也能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