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业功能医学营养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在最佳科学和临床研究基础上,秉持循证医学原则,几十年来开发出包含各种剂型的数百种膳食营养补充品.....
生物素 影响脂肪酸代谢因子 【重要功效】 缺乏生物素会使皮肤干燥剥落,甚至变色,引发皮肤炎、皮肤出疹、头发掉落、指甲易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 治疗新生婴儿的皮脂漏性皮肤炎。 【补充来源】 啤酒酵母菌、鸡肝、牛肝、消毒过的美国干酪、黄豆粉、米糠、麦麸、白米、小牛肝、鸡蛋; 生物素补充剂等。 那些只吃蛋白以避免摄取蛋黄中胆固醇的人,可能会有缺乏生物素(biotin)的危险。 生物素是维生素B群中的一种,也是固定二氧化碳时的辅酶之一。 缺乏生物素后遗症多 维吉尔.席登史崔克(Virgil Sydenstricker)与他的同事在乔治亚大学让自愿受试者食用大量生蛋白,以进行缺乏生物素的试验。 缺乏生物素会使得皮肤干燥并产生鳞状剥落,同时也会让皮肤变色。 其他的异常症状,还包括神经症状、舌头溃疡以及心电图异常,还有其他维生素B群缺乏的共同症状。 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生物素缺乏会造成脂肪酸及胆固醇代谢反应的改变。 举例来说,病患在接受静脉营养剂注射时,血中的脂肪酸成分就会改变,而会对生物素补充发生反应的脂肪酸,包括:磷脂质、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以及游离态的脂肪酸。 对脂肪酸代谢的作用,也许正好可以解释缺乏生物素时,为何会头发掉落、皮肤炎、皮肤出疹、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等。 研究小组还无法判断生物素缺乏,是否因此影响胆固醇代谢,进而增加动脉硬化或心脏病的风险。 口服生物素几乎可以完全被吸收,不过,当摄取过多的剂量时,大部分的生物素都会从肾脏排出体外。 所以,每天2次或3次小剂量进行摄取,可以改善吸收的情况。 可能致命的先天与后天缺乏 后天的生物素缺乏症,以及两种遗传性生物素——生物素酶与全羧化酶合成酶代谢异常,都会导致酸性尿,甚至严重到足以致死的病症。 这些症状包括:进食困难、神经异常,以及皮肤上的变化。 根据营养师莫瑞及皮索诺(Joseph Pizzorno)的说法,生物素是由肠道中的肠道细菌制造,对于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氨基酸的制造与应用都很重要。 不过,素食主义者的饮食,可能会抑制肠道细菌菌落的生长,进而降低生物素的吸收。 此外,生物素添加剂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并增加葡萄糖激化酶的活性(葡萄糖激化酶是让肝脏利用葡萄糖的酶)。 糖尿病 当日本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物素与第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的血糖浓度时,他们发现高血糖浓度的人,生物素的血中浓度都很低。 18名病患接受每天9毫克(9000微克)的生物素治疗1个月之后,他们的血糖浓度都降到将近原本的一半。 神经损伤 对新生婴儿进行生物素酶缺乏的筛检,可以找出部分缺乏或是完全缺乏的病童。 每天给与10毫克以下的生物素,就足以治疗完全缺乏的病患。 如果早期发现,疾病预后状况十分良好;如果很晚才开始治疗,就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神经损伤。 不过,有些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的病患,即使每天服用100毫克的生物素,也只对部分的维生素治疗产生反应。 指甲易碎 指甲易碎的人可能要去检查看看生物素留存率。 一项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以及费城的汤玛士杰佛逊大学医院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每天2000微克的生物素对大部分指甲易碎的病患都很有帮助。 生物素与婴儿照护 皮脂漏性皮肤炎常在婴儿还在摇篮里时,就开始以乳痂的形式出现。 虽然这并非因过敏而引起的疾病,不过还是跟食物过敏有一点点关系,因为67%患有乳痂的儿童,到10岁时会出现某种过敏的病症。 营养师莫瑞及约瑟夫皮索诺(Joseph Pizzorno)的指出,「究其原因,似乎与婴儿缺乏生物素有关。」 莫瑞与皮索诺说:「喂食大鼠大量生蛋白,即可产生与皮脂漏性皮肤炎临床上类似的症状。人类吸收的生物素,大部分是由肠道细菌产生,我们可以推断:既然新生婴儿初生时,其消化道内是无菌的状态,缺乏正常肠道菌落就会造成新生儿生物素缺乏症。已经有数项研究证实,可以用生物素成功的治疗哺乳的母亲及新生婴儿的皮脂漏性皮肤炎。」 至于缺乏生物素对婴儿的其他影响,在日本,有一名被喂食标准牛乳婴儿食品的小婴儿,在39日龄时出现菱形皮肤疹并有呕吐症状。 接下来的两天,他的体重下降12%,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发现他血中的生物素浓度过低。 随后,他每天口服1克的生物素,两周后,菱形皮肤疹就消失了。 还有一名11个月龄的日本婴儿,被诊断出有生物素缺乏的问题,同时对牛乳及大豆过敏。 研究人员给予他氨基酸婴儿食品及低过敏性的调和米,但这名婴儿的锌及基础脂肪酸虽在正常范围内,生物素浓度却低于正常值。 在接受每天1克的生物素治疗之后,所有症状包括:口腔病症、昏睡、肌肉痉挛,以及毛发掉落等渐渐消失。 研究人员认为,生物素应该要加入日本的氨基酸婴儿食品之中,以避免生物素缺乏症。 如何摄取 生物素广布于各种动、植来源的食物之中。 它以游离态存在于水果、蔬菜、牛乳及米糠中,同时也以蛋白质结合态存在于肉类、蛋黄、植物种子及酵母菌中。 主要的生物素来源,包括:啤酒酵母菌、鸡肝、串珠状酵母、牛肝、消毒过的美国干酪、黄豆粉、米糠、麦麸、白米、小牛肝以及鸡蛋。 口服生物素不论在人或动物,均不曾有过毒性反应的报告,婴儿就算连续6个月接受高达10毫克的注射治疗,或是成人每天口服10毫克,也都没有副作用。 每天摄取2500微克(2.5毫克)的剂量应该是十分安全的。